中國西藏網訊 夏季的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陰雨綿綿,在巴宜區(qū)更章門巴民族鄉(xiāng)精準扶貧現(xiàn)代農業(yè)觀光園(以下稱“觀光園”)內,門巴族姑娘格桑卓瑪正在大棚里忙活著,姨媽家剛睡醒的弟弟亦步亦趨地黏在她身旁。“姨媽在照顧家里生病的老人,弟弟這兩天我就幫忙帶一下?!备裆W楷?shù)募译x蔬菜大棚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便索性把弟弟帶到了大棚里方便照顧。
圖為格桑卓瑪正在摘除番茄壞果 攝影:趙耀
格桑卓瑪所在的白瑪?shù)甏迨歉麻T巴民族鄉(xiāng)6個行政村之一,也是觀光園所在地。2018年巴宜區(qū)通過政府招商引資,與沃圃生公司簽訂投資合作協(xié)議成立項目公司。2019年4月,“一帶一園六基地”的觀光園在村里落地,園區(qū)技術先進、管理成熟,解決了周邊村莊種植方式單一、土地利用率低等產業(yè)發(fā)展的問題。
圖為大棚內種植的火焰蔘 攝影:趙耀
觀光園面積1040畝,主要種植車厘子、葡萄、草莓、桃、甜瓜、水果番茄等高附加值水果單品,并通過“一園多區(qū)、一鄉(xiāng)多品、一村一品、農超對接”為當?shù)厝罕姾拓毨魩硎找?。通過“企業(yè)+龍頭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把產業(yè)留在當?shù)??!胺鲐殹⒎鲋?、扶智”相結合讓群眾增強內生動力,掌握一技之長。
圖為大棚內種植的番茄 攝影:趙耀
“公司非常注重對我們的培養(yǎng),手把手地教技術、傳經驗。我去年9月份來這里工作,用了3、4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技術,開始單獨管理大棚了?!备裆W楷斒炀毜卦诿恳恢攴验g穿梭,摘除多余的葉子和壞果。觀光園成立之初,在其他單位工作了2年的格桑卓瑪回到村里當上了觀光園的一名技術人員,開始學習種植技術。如今,格桑卓瑪學著觀光園的樣子在家里建了一個小型的蔬菜大棚,并帶回去秧苗進行種植,種出來的蔬菜自給自足。
圖為窮瓊正在工作中 攝影:趙耀
每個月6000元的穩(wěn)定收入,是格桑卓瑪選擇這份工作的重要原因,娘薩村的窮瓊也是如此?!袄瞎谕馀苓\輸、好的時候每個月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但是很不穩(wěn)定。我在大棚里工作,每個月都有6000元的收入,很穩(wěn)定?!边@兩天窮瓊管理的火焰蔘大棚里活不多,便來格桑卓瑪?shù)姆汛笈锢飵兔Υ蚶怼W習技術。目前園區(qū)正式就業(yè)的員工有30人,加上臨時的有100余人,2019年園區(qū)支付當?shù)厝罕姽べY100余萬元。
圖為觀光園內的大棚 攝影;趙耀
走在園區(qū)內,水肥控制中心、全自動水過濾系統(tǒng)、田間環(huán)境采集設備等高科技設備一應俱全。據(jù)負責人介紹,園區(qū)計劃培育生產種植、分選加工、倉儲物流、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現(xiàn)代農產品供應鏈體系,開拓具有西藏自治區(qū)特色的高原果蔬產業(yè)鏈。培育真正能代表當?shù)厝罕娎娴摹靶滦娃r業(yè)經營主體”,讓老百姓真正遠離貧窮,捧上砸不爛的“金飯碗”。(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趙耀 賈華加 趙二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