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
經過3年疫情沖擊,時至今日仍然堅持著甚至還擁有良好市場基礎的民宿大都是經過大浪淘沙后留下來的佼佼者。它們的生存之道可概括為自身產品更符合環(huán)境、成本控制更具成效、產品服務更有品質。那么這是否就意味著民宿業(yè)態(tài)已經發(fā)育成熟?
民宿是旅游住宿業(yè)中較注重體驗感的一種產品形態(tài),反映的是一套完整的產品組合體系,包括民宿個性特色與周邊環(huán)境的協調、民宿調性與在地文化的協調、民宿風格與功能的協調、民宿服務與住宿基本規(guī)范的協調等。因此,面對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且選擇更為審慎的消費者,民宿設計隨性、經營隨意、管理隨便的“三隨”時期已經過去,開始進入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時期。
這一時期,民宿的標準化建設需要遵守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區(qū)位品級原則。被譽為美國飯店業(yè)標準化之父的埃爾斯沃斯·斯塔特勒曾說過:“對任何飯店來說,取得成功的三個根本要素是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還是地理位置?!睂嶋H上,作為旅游住宿業(yè)的一種形態(tài),民宿對位置的要求更為嚴格,并非鄉(xiāng)村的任何地方都適宜建民宿,必須考慮區(qū)位所包含與提供的資源內涵豐厚程度,其品級高低也與周圍環(huán)境資源成正比。這些環(huán)境資源會影響到民宿的市場覆蓋能力、產品差異化吸引能力、品牌塑造能力、議價能力和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區(qū)位品級決定著民宿與客源地之間的相互關系,只有成為了旅游目的地節(jié)點的民宿才具有更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和可持續(xù)生存能力。
二是產品功能原則。民宿的核心吸引力在于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體驗,但根本前提在“宿”,因此民宿在強調個性化、特色化、主題化、差異化的同時,更要重視功能配置、安全舒適等住宿業(yè)最基本的規(guī)范性要求。許多民宿看起來很美,住起來卻很糟,其原因正是由于標準化基礎功能的缺失。這樣的民宿即便視覺沖擊力再強,也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質價不符、上當受騙的感覺。對民宿而言,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均衡協調是最難把握的。但只有真正科學理解和運用標準化,才能實現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面對多元化的消費需要和多層次的消費需求,民宿很難做到產品功能的面面俱到,因此,依據民宿特質,適應消費變化趨勢,關注核心產品,提升個性品位是民宿產品開發(fā)的基本思路。如果需要用一目了然的方式來表述,民宿產品最關鍵的要素可概括為“八個一”:一種可依托區(qū)位和資源品級;一位充滿迷人魅力的民宿主人;一張舒適的床;一次能夠放空大腦的熱水澡;一頓可口提神的早餐;一間暢所欲言的交流空間;一張值得分享留存的照片;一場可講述和回味的溫暖故事。將功能與體驗高度均衡地融入產品之中是民宿產品的品質所在,更是民宿產品“物有所值”的價值基礎。
三是個性特色原則。個性化空間調性、人情味服務特色是民宿產品的核心吸引力。然而,由于專業(yè)化能力不足,民宿在打造個性化、主題化的產品方面出現了淺層化、表象化、同質化的現象,導致消費者出現審美疲勞,民宿核心魅力衰減。個性特色塑造是一種文化創(chuàng)意性活動,要求民宿主人具有基本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包括:市場消費把控能力,即民宿主人具有很強的市場意識,對消費趨勢有敏銳的感知,對市場競爭有清晰的認識,對自身市場有準確的定位,能制定并實施科學精準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市場策略。文化解析能力,即對所在地風土人情、文化資源充滿濃厚的興趣,并基于自身的學識,能夠給予在地文化深度的理解與解說。當然,民宿主人獨特的審美品位可以為在地文化注入藝術性、時尚化的美學靈魂,從而賦予了民宿產品某種意境與迷人的光環(huán)。產品轉化能力,即基于市場化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民宿主人具有將在地文化轉化為可感知、可觸摸、可體驗的軟硬件產品的能力。它可以在民宿空間中展示出一種別樣生活內容。價值分享能力,即民宿主人對文化分享具有強烈的欲望,并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與表達能力。
四是成本控制原則。民宿是一種“小而美”的產品形態(tài),“小”必然導致民宿收益能力不高,“美”則勢必提升民宿建設的投資成本。如何合理適度地處理好這一矛盾,直接決定著民宿的生存發(fā)展。因此,民宿更應該重視成本控制,尤其應關注投資與收益之間的合理關系。以專業(yè)的方法做最合理的投入,以最合理的投入達成最佳的效果,以最佳的效果構建最好的品牌,以最好的品牌獲得最大的收益是民宿經營應追求的境界。
在消費升級、消費分層的當下,民宿生存與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來源于產品品質與專業(yè)性,品質是根本,專業(yè)性是達成品質的保證。(李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