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xiāng)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當前,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普查調查任務已全面完成。今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管司司長曲琦介紹,通過這次普查,實現了住建領域的很多的“第一次”,其中,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國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間位置和物理屬性的海量數據;城鄉(xiāng)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
據悉,全國近500萬名專業(yè)技術人員參與此次普查,其中,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系統(tǒng)就動員了260多萬人參與普查,努力克服天氣惡劣、交通不便、疫情反復帶來的各種困難,一棟一棟地把每一棟房屋的數據“跑”了出來,對每一棟都進行了調查。高峰時期,在系統(tǒng)后臺可以看到,有40多萬人同時在線填報數據。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普查工作專班也是掛圖作戰(zhàn),定期調度、跟蹤督導,確保“全國一盤棋”。
“這次普查核心目標就是要掌握各類承災體的基本情況,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鼻f,因此,這項工作得到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對于進門入戶采集數據的調查人員給予了充分配合。
曲琦指出,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要按照國務院普查辦的統(tǒng)一部署,以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數據為核心,推進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中的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行業(yè)庫建設。另一方面,將用好普查數據,大力發(fā)展數字化應用場景,提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
目前,房屋普查數據已經在工作中得到了應用。曲琦介紹,在去年國務院部署的全國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中,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系統(tǒng)依托普查系統(tǒng)開發(fā)了自建房排查信息歸集系統(tǒng),將排查信息與普查信息、位置圖斑掛接綁定,并對普查數據進行了印證和補充,與以往的逐級匯總、層層上報的方式相比,這次實現了信息落圖定位、全過程可追溯,是普查數據應用的一個成功的范例,今后也可復制可推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